服務與理論的結合,讓第一線志工和學校老師教學相長!
志工,多半是熱忱有心的民眾自主參與,雖沒有太多機會接受專業知能的訓練,卻也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地奮鬥於各個社區關懷據點,盡力地服務社區長輩。為了不讓這些古道熱腸消弭,東海USR提供了四大方面的課程給志工吸收,除了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,讓長輩們享受到更好的服務,也肯認、點亮他們的服務熱情!
趙星光老師帶動志工討論,從高齡者角度思考如何安排退休生活。
「老了可以做什麼?」這個每個人都亟需深思的課題,有些人卻一輩子都沒想過。許多長輩將孩子撫養成人、或是離開職場以後,看似卸下了重擔、可以好好喘一口氣,卻也缺少了生活重心,茫然地望著退休歲月發楞。教研所的趙星光老師帶著大家討論,讓志工可以和長輩一起思考,好好地安排出舒適精彩的老年生活!
陳黛芬老師帶領大家好好地認識老化歷程,正向應對每個階段的身心變化。
教研所的陳黛芬老師,則主講「高齡生心理老化與生活表現」。生理老化是人體必然的趨勢,身體機能的下降容易影響一個人與外在環境互動的狀況,更連帶擁有「未老先衰」的心理老化現象:空虛乏味、自我疑慮、缺少朝氣……,兩種老化交互影響,生病的機率大大增加。老化,或許會令某些疾病的罹患風險就此提升,卻不是正相關,黛芬老師鼓勵大家好好面對每個年齡段的身心變化,且心靈年輕,人也會越活越快樂!
來自弘道基金會的劉培菁老師,則告訴大家何謂「志工倫理」:它是志工與相關人員間相互應對的行為規範,因此,與服務對象、服務單位、志工夥伴、社會大眾、家庭成員間,皆有需要注重的服務原則。最重要的,是發自內心的服務動機,且客觀不批判地尊重長輩的選擇,陪伴他們走想走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