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感謝這一年有您們一起參與】
【USR學生心得分享】【高齡認知活動教具工作坊】
在10月26號舉行的高齡認知活動教具工作坊,是我第一次以學生的身分,參與高齡者相關議題的講座,在現今台灣社會高齡人口急遽增加的情況底下,高齡相關的產業與政策,亦同時快速的起步與發展,從2016年的長照2.0推動,連帶帶起了一波高齡相關的產業成長,而其中如何讓高齡者維持生活功能,甚至在人生的新階段中,找到新的目標及定位,也是目前社會所關注的重點之一。
而這樣的需求,同時也影響到了職業的發展及所具備的技能,包括了社會工作人員、照顧服務員等,都有活動帶領的訓練及技能需求,回到我自身的經驗當中,就讀社工系的我來說,在實習的單位也是長照中心,依然記得在那個從書本理論進到實務的過程中,就像是剛考到駕照就上路的新手一樣,在紛亂的茫茫道路上,探索、尋找這個地方的規則及定位,而在那段時間也在帶領活動上吃了不少苦頭,雖然靠著失敗的經驗,一步一步地做調整,到最後設計及帶領出一個成功且有成效的活動,但這樣的事件也讓我開始反思,高齡者的活動設計是否有一套理論可以去依循,還是只能依靠實務的累積來精進這項能力呢?
我想這樣的一個工作坊,完全地符合我的需求,這個工作坊以認知理論出發,逐步的探討高齡者的認知狀況,像是流體智力及晶體智力的運用,以及認知的四大過程,注意、辨別、理解、思考,透過這個認知的四個主要的基模,去融入活動的設計中,讓活動能幫助高齡者提升認知功能,而其中講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,那就是認知的活動與個體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包含記憶、注意、語言、人際因素…等等。都是認知的一環,也就是說,認知並非只有理論的面向,而是以一個實務和理論的相互融合而呈現的,在活動的後期,也讓參與者實際體驗認知教具,讓我們實際親身體驗在認知當中的「注意」是如何運作,大大增加了參與者更理解工作坊所傳達的內容,而在工作坊的最後,講師也為我們分享了長者的特性以及帶活動需要注意的部分,讓我們在帶領活動上,有了更全面的學習及體會。除此之外,在參與人員當中,亦有不少社區的長者出席,讓這場工作坊沒有世代的侷限,使各個年齡層的人口,都能夠學習高齡相關的知識。
在心得分享的最後,我也要感謝東海大學社會責任計劃推動辦公室,為我們舉辦了這場工作坊,讓我在未來的社會工作職涯當中,能夠在高齡社會工作這個領域上,有更深入的認識,對我的專業知能來說,有不小的幫助及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