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化與善終的議題不再是避諱的事,高齡專題講座在圓融的氣氛下落幕。
如何讓社區中的爺爺奶奶們凝聚起來?辛苦一輩子之後,又該如何面對生命的最後一哩路?東海USR邀請了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的張景然老師,以及博愛社區協會的謝雋玲主任,在這次的講座中告訴大家該怎麼做!
生動有趣的青少年團體活動,張景然老師正說明如何應用於高齡者團體帶領。
團體活動,是一個讓團體內的成員有機會進行更多交流的媒介。張老師透過分享面向青少年的團體活動,進而說明如何轉化給長輩體驗。長輩其實也跟小朋友一樣,雖然已經邁入高齡,內心也還有一些小小的心願想完成,團體活動,便是鼓勵高齡者可以表達自己的需求、和同樣年齡層的朋友分享。著重在分享自我與家庭的「猜猜我是誰」、「美好小確幸」;偏向回應他人的「問題QQ卡」、「優點轟炸」;可以快速了解團體成員特質,讓聊天互動可以更深刻的「快問快答」等,都是很棒的表達活動。「事業成功,是事業的事;小孩成功,是小孩的事;身體,才是你自己的事。」透過講解現有案例的團體活動,張老師鼓勵來參加講座的志工、照服員們,實際應用於高齡社區創新!
老化,是自然的漸進式;「善終」的概念幫助我們得以安身立命。
隨著國人平均年齡的提升,生命不再只有求學、工作,退休後的生活更需好好規劃。只要一出生,我們就是老化進行式,老化其實無須畏懼,可我們從未告訴高齡者該如何調適,令他們茫然、受挫──善終,除了是盡力降低病痛帶來的苦,更是給予長者尊嚴與自由、盡力滿足他們的需求,讓他們可以舒適的走到生命的最後。謝主任也講解了「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」來推廣長者的醫療自主,希冀達成「謝謝您、對不起、我愛您、再見──」的靈性關懷/死亡教育。
什麼是老?將現象與自身連結切身思考,友善的高齡社會是我們該一起創造的未來。
一整天講座下來,學員們都認為收穫滿滿!老師講解了淺顯易懂的例子,讓大家理解團體活動是什麼、帶動方法如何精進、怎麼運用創意設計;不過,也有學員建議可以加入實際操作的部分,讓講座內容更精彩!靈性關懷教育也讓大家深有體悟,接受了死亡,才能不怕生死、承擔生命責任,才能真正地善終、善活──從觀念翻轉,建立一個零失能的友善高齡社會!